ID: 22549051

【2024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是什么》唱歌教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93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1)会演奏锣鼓经片段或其他节奏型,能进行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和游戏伴奏。 (2)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1)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2)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3)能区分独唱(奏)、齐唱(奏)、轮唱、合奏等,能随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音乐进行律动、舞蹈。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表达自己在跳绳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二拍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简单、明快,旋律多为三度级进,朗朗上口。歌曲一开始就采用了闹钟声音的“滴答滴答”象声词,第二句又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乐句极尽形象的对闹钟做出了猜谜语式的描写,顽皮又充满疑问。最后一个乐句音乐舒展:其实解开了谜底。使人豁然开朗。童趣无穷。 3.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尤其特别,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但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但是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多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天欢快的情绪。 2.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并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这是什么》,编创歌词,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聆听、学唱、表现歌曲《这是什么》,初步懂得时间的作用和价值。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学习难点:能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用碰铃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编创歌词等。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感知音乐形象的节奏。 导入部分 1.生:聆听猜谜:钟表。 2.生自由回答。 3.学生模仿。 4.跟老师的琴进行发声练习。 1.师: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请大家来猜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师: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3.师:谁能模仿一下钟表的声音? 4.师:小小的钟表还会唱歌呢?请同学们用didadida的声音来唱一唱吧! 聆听专注认真 发声练习姿势正确,声音好听,节奏练习稳定。 1.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天欢快的情绪。 2.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并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这是什么》,编创歌词,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聆听、学唱、表现歌曲《这是什么》,初步懂得时间的作用和价值。 新知新学 活动一:拍一拍 念一念 1.稳定的读节奏。 2.尝试拍奏,并随老师的琴声进行拍奏展示。 3.生:鼓、双响筒、三角铁、碰铃…… 学生看节奏谱,选择喜欢的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5.和音乐一起进行节奏演奏。并聆听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活动二:学唱歌曲 1.生:欢快的。 2.随音乐画旋律线。 3.生:1、2小节相同,3、4小节不同。 4.和老师一起接龙唱前两乐句。 5A:生:它和什字。 B跟琴模仿演唱,学唱后两乐句。 随伴奏,完整演唱,分组,分男女生演唱。 活动三:整体展示 加入打击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演唱。 活动一:拍一拍 念一念 1.师:小闹钟之所以能够帮我们记录时间,正是因为它的节奏非常的稳定,同学们像小闹钟一样稳定的读一读下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