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0110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核心素养)11.2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3+25页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4次 大小:38112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及其,23+25,课件,习题,导学案
    (课件网) 第十一章 机械与人 第2课时 滑轮及其应用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定滑轮及其特点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3.滑轮组的特点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知道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体会人们对简单机械的使用的重要性,能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学思维:知道滑轮是一种理想模型;能将杠杆的使用特点迁移至滑轮 科学探究:动手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实验,体验滑轮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和特点,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新课导入 1 人的力气再大,可以抱起比自己重好几倍的物体,但却不能把自己拉起来。是不是? 老师:但我可以。 老师:观看“吊起自己”的视频。 老师:利用什么我们就可以自己把自己拉起来 新课导入 2 老师那两个木棒和一根又长又结实的绳子,按下图连好,如下图: 然后让两个男生往两边拉,一个女生拉住绳子一端往里拉。先让学生判断谁能获胜? 然后让他们尽力拉,结果女生轻松获胜。 可以让不服的同学多次尝试。 这套装置为什么起到了让女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作用呢? 探究点1 定滑轮及其特点 1.滑轮 (1)老师演示:用一个等臂杠杆可以让一个重物从较深的水槽中向上运动。为了让重物被提升出水槽,需要继续转动杠杆。杠杆转动过程连起来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老师:杠杆转过180度时就会开始绕线,圆形的绕线效果也比原来的杠杆形状效果更好。既然圆形更方便,那我们不妨在杠杆上下各安装一个半圆。这样一来,杠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滑轮。 (2)观看实物及滑轮视频。 圆形 (3)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探究点1 定滑轮及其特点 2.滑轮分类 (1)问题提出: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不想上、下楼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那如果是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2)活动探究: 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两种方法如图: 探究点1 定滑轮及其特点 (3)活动总结: 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4)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吗? 像A那样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只转动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B那样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既转动又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探究点1 定滑轮及其特点 3.定滑轮使用特点 (1)阅读P265“做中学”部分,分小组讨论探究方案。 (2)实验探究过程: ①组装如P265图11—19所示的装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勾码缓慢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上升高度和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记入下表。 ②改变勾码个数重复上述操作。 ③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重复上述操作。 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拉力方向 重物升高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cm 1 1 向下 10 2 2 向下 10 3 1 斜向下 10 4 1 水平向右 20 1.1 2.1 1.1 1.1 10 10 10 20 探究点1 定滑轮及其特点 (3)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 。 (4)实验反思: ①观察记录数据,发现两个力大小并不相等。可能原因是什么? ②如果定滑轮使用过程中摩擦力可以忽略,那么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应该是什么关系呢?物体移动距离和力移动距离呢? 4.定滑轮实质: 分析课本P265图11—20,讨论下列问题: 若把滑轮看成杠杆,则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关系为:l1____(>、<、=)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