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压强 教学设计 课题 8.1 压强 单元 第八章《压强》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比大型卡车和图钉的例子,引出压力与压强的概念,从而展开压强的影响因素、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的知识,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压强的学习,既是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又为后续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22新课标要求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判断压力的大小和方向,能熟练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物理观念) 2、运用归纳法总结出压力的定义,采用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而用定义法得出压强的公式。(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敢于质疑和创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用于造福人类的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内容前,学生对力的知识有了基础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与压强有关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然而,学生对压力、压强的本质区别以及压强的公式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压强概念的建立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时,容易出现混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指导。 重点 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1、压强概念的建立;2、正确运用压强的公式计算及分析问题;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实验器材:小方桌、沙盘/海绵、砖块/砝码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不小心踩到钉子会扎破脚,但是有些特殊场合上出现的密密麻麻钉床,人躺在上面却安然无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又和什么物理知识有关呢?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压力 观察现实中的事例,如图钉对木板的力、墨水对桌面的力、重物对传送带的力,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总结:①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②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③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引出压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并从里的三要素及产生条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 从水平放置的物体,根据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总结得出:当物体放置于水平面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即F压=G 而重力与压力是两种不同的力,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进而分析不同情况下,重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 知识点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日常中,人们有时希望物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形变,有时又希望形变小一些,如大型载重卡车安装了许多车轮、图钉一端做得很尖,那么这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结合课本中的活动内容,播放实验视频,了解实验器材与实验过程 向学生介绍活动1中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内容,结合实验器材进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课本实验内容,拓展介绍更多的实验组合(如用海绵、砝码、几何物块等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各操作的目的、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知识点三 压强 为了定量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