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142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6882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洞庭湖
  • cover
(课件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读懂诗人读懂诗 ———孟浩然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二章 · 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三章 · 欣赏孟浩然的“清绝”诗句 第一章 · 走近作者 第一章 走近作者 章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壹 贰 章 人生经历 诗文少年:689年生于湖北襄阳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19岁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20岁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标志着其独特诗风基本形成,并于711年与张子荣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712年,张子荣应考进士,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开始广交朋友,干谒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在此期间,结识李白,并与李白成为莫逆之交。 贰 章 人生经历 隐居山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开启了自己的漫游山水之旅。中间也曾试图再次踏入仕途,但收效甚微,除了在张九龄的推荐下做了短时间的幕府外,大部分时间过得还是寄情山水的生活。 入京不仕:727年,孟浩然赴京赶考,可是没考中。虽然有了一次见唐玄宗的机会,却因为一句原本是自谦的“不才明主弃”,被唐玄宗误解,唐玄宗非常不高兴地说了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将其放归襄阳。 贰 章 人生经历 求仕 隐居 诗文少年:689年生于湖北襄阳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19岁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20岁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标志着其独特诗风基本形成,并于711年与张子荣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712年,张子荣应考进士,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开始广交朋友,干谒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在此期间,孟浩然曾干谒(yè)张说,结识李白,并与李白成为莫逆之交。 入京不仕:727年,孟浩然赴京赶考,可是没考中。虽然有了一次见唐玄宗的机会,却因为一句原本是自谦的“不才明主弃”,被唐玄宗误解,唐玄宗非常不高兴地说了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将其放归襄阳。 隐居山水:隐居山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开启了自己的漫游山水之旅。中间也曾试图再次踏入仕途,但收效甚微,除了在张九龄的推荐下做了短时间的幕府外,大部分时间过得还是寄情山水的生活。 章 文学业绩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他的诗不事雕琢,富有自然之趣。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的真切感受。他笔下的山水形象采用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画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展现合而为一,使得其山水诗中的形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形成了自己清淡自然的诗风。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 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 叁 第二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干谒(yè),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他们就会写诗来推荐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时为宰相。 析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