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写读后感 学习目标 1.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文章。 如何写读后感 1.读好原文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自己的感想。 如何写读后感 2.选准“感”点 阅读之后,对作品某些方面所产生的感受、感想,就是“感点”。 要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来写。 《三国演义》“失街亭”,有以下几个“感”点: ①诸葛亮足智多谋,做事谨慎。 ②诸葛亮不顾私情,执法严明。 ③马谡骄傲轻敌,纸上谈兵。 ④马谡勇于承担重任,甘愿受罚。 ⑤蜀军内部精诚团结,密切合作。 选择“感”点,要根据读者个人的特点、生活实际、思想状况和独特的经历来定,要确保选择的“感”点有话可说,有材料可联想,写起来有兴趣。这样写出来的读后感,不仅会很快,也会写得深刻感人。 3.引述原文 如何写读后感 引述原文 直接引述 间接引述 一位同学写《昆虫记》的读后感,开头做了这样的引述: 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直接引述 间接引述 注意: 写读后感,重在“感”,不要过多地引述原文,要紧扣“感”点从原文找出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 ,适当引述。 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从本册教材学过的课文中,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反复研读,确定“感”点后,把能生发“感”点的文字引述出来,写在本子上。 4.亮出“感”点 如何写读后感 选准“感”点 思维过程 亮出“感”点 表达过程 有人写《老人与海》的读后感,是这样亮出“感”点的: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的美国‘硬汉’。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 观点鲜明 注意: “感”点所亮出的位置可以在引述原文后,也可以在读后感的开头段,直接亮出“感”点。 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在刚才引述原文的基础上,亮出你的“感”点。 要求:观点鲜明,简洁明了。 如何写读后感 5.联想拓展 阅读积累 生活经验 社会现实 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哪些作品?同一问题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和其他作品相比,这一部有何特色?这些联想,经过选择加工,写入文章,就能印证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不知不觉间认同你的想法。 自己曾经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作品反映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联系要具体、恰当,要有针对性,突出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感,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小石潭记》读后感的提纲: 《小石潭记》“潭中鱼”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常见景致,却让人觉得特别美。 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静下心来,认真品味,才能感受到美,我们旅游时,如果只是满足于走马观花,就很难发现美、欣赏美。 生活经验 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在“引述原文”“亮出‘感’点”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拓展,写下来。 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将自己所写的这段文字加以整理、扩充,使之成为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并在小组内交流。 《安塞腰鼓》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