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 1 2 3 4 5 6 7 8 9 D D B D B D B BD CD 10.(1)乙、丙 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循环系统 泌尿 皮肤 (3)O2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 (4)(酸碱)缓冲 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Na+ 1.D [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正确;“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C正确;实验结果反映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 2.D [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肺水肿,A错误;病理性溶血使红细胞破裂后,导致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B错误;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也可能会患病,如可能会患有遗传病等,D正确。] 3.B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其pH在7.35~7.45 之间,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碱中毒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紊乱,B正确;碱中毒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都可能改变,C错误;因肺部疾病而出现呼吸不畅的患者,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出现酸中毒,D错误。] 4.D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大多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失衡可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体温过高会影响酶的催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等,B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5.B [血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机体即可达到稳态,B错误。] 6.D [空调风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动,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A正确;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病菌含量会快速升高,B正确;空调吹出的冷风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让人体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C正确;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大,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D错误。] 7.B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只有内环境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稳态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上,如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水平等都存在稳态,C正确;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物质,也会将代谢物和分泌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8.BD [胰岛B细胞要从内环境中获得营养和O2,产生的胰岛素又可以维持内环境血糖相对稳定,A不符合题意;唾液不属于内环境,不能说明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符合题意;肝细胞利用从组织液获得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能把细胞产生的有毒物质分解掉,都说明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不符合题意;草履虫生存的液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不能说明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符合题意。] 9.CD [由题意可知,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又知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则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含量会相对增多,相反,温度升高时,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会减少,则血红蛋白结合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