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3219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单元测试(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686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二,答案,八年级,科版,物理,学年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合肥地区春节接待客人有煮茶叶蛋的习俗。将鸡蛋放进茶叶水中煮较长时间,剥开蛋壳发现蛋白变色,如图所示,这是 扩散 现象。 2.如图甲所示是用粗铜丝做成的框,乙是一段细铁丝,两端弯成环状,把铁环套在铜丝上,并沾上肥皂膜,如图丙所示。轻轻晃动铜框,铁丝会向上升,这是因为肥皂膜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 。 3.如图所示,用力向下压封闭在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刚开始时由于分子间有空隙,很容易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压缩了,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斥力 。 4.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没有风也能嗅到梅花的暗香,这是因为 物质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5.贴照片时可以使用胶水粘贴。操作时,将照片背面抹上胶水,用力按压,胶水凝固后,照片即可牢牢贴在证件上,这是因为胶水改变了分子的 空隙 ,从而增大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6.如图所示,有两只集气瓶,其中一只装有无色透明的空气,另一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研究扩散现象,应选择图 乙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 7.为了探测原子结构,20世纪初,人们用一种实验方法: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金箔,它们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当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C (填字母)。 8.把分子看成球体,假设分子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有1×1016个分子,则分子的直径约是 10-10 m。 9.如图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由此实验可得原子是 可分 (选填“可分”或“不可分”)的。 10.咳嗽所产生的飞沫中有大量病毒,飞沫的直径为1×10-6~5× 10-6 m(较大的分子直径约为1×10-9 m),由此可判断飞沫的无规则运动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标志着我国一步步迈进太空探测的征程。下列空间尺度最小的是(D) A.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 D.地球 1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在分子、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分子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推论正确的是(B) A.汤姆孙发现电子———原子核是可分的 B.谱线红移———宇宙正在膨胀 C.固体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只有引力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中心 14.190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做“用一束高速α粒子(质量接近氦原子质量的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非常薄的金箔”的实验,如图所示。大量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极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别α粒子甚至原路返回。在此实验基础上,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D)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A.质量极小,体积极大 B.质量极小,体积极小 C.质量极大,体积极大 D.质量极大,体积极小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微观解释是(A) A.分子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16.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量子效应通常出现在物质的尺寸在数十纳米(nm)以下时。以下运动规律用量子理论解释比较合适的是(D)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B.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 C.雾霾中PM2.5的运动 D.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