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中 的“第四学段”的“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讲“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的内容,教材从思想理念具有深邃博大和历久弥新的两个特征,以及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等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里面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12-13岁)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思想理念的深层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的理解能力仍需引导。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较高,但可能缺乏系统性认知。小学阶段已接触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内容(如传统节日、经典故事等),但对思想理念的认知较零散。对“仁”“礼”“和”等核心思想有一定模糊印象,但缺乏对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延续性的理解。本单元前序课程已涉及中华文化的特点,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在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 道德修养:借由传统思想理念滋养心灵,培育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提升道德实践与自我省察能力。责任意识:通过了解议学情境,参与议学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 责任意识:领悟思想理念中的担当精神,自觉承担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积极践行时代使命。 设计思路 总议题 悠扬思想,为何历久弥新?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古韵悠长,思想理念藏何意? 情境一:春晚文化知多少 任务一:思想理念有什么特征? 任务二: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知识一:思想理念深邃博大,历久弥新。 知识二: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等作用。议题二:观往知来,理念内涵有哪些? 情境二:生活观察情境三:都江堰生态智慧 情境四:上阵父子兵 情境五:功绩万年长 情境六:综合性服务任务三:思想理念有哪些内容? 任务四:具体思想的原因和要求知识二: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央视新闻视频,展现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文化。 仔细聆听 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开启本课,强化学生的文化感和自豪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议题一 古韵悠长,思想理念藏何意? 【议学情境一】 春晚文化知多少 材料展示:2025年1月28日晚,央视春晚如期拉开帷幕,李子柒作为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当晚的一大亮点。她身着融合了13项非遗技艺的华服,包括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