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的性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从两个角度利用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先通过熟悉的人民币的不同标签形式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生活经验感知相等关系。通过例1比较0.1m、0.10,0.100m的大小,进一步感知小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的设计中,用米尺直观把这几个数表示出来,便于学生借助直观,联系分数认识到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这几个小数也是相等的。例2利用直观图比较0.3和0.30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0.3和0.30的异同,进而脱离具体的量,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感知小数的性质。接着,通过直接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观察所积累的认识,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例3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通过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什么是化简以及化简的方法。例4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聪聪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改写小数。2.学习内容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熟练地读、写小数后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掌握小数的性质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难点 掌握并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课件出示:师:你知道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师:那2.50元、8.00元和我们平时说的2.5元、8元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思考提示:2.5元和2.50元谁的价格贵一些?8.00元和8元呢?师:为什么2.50和2.5、8.00元和8元,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而大小却相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1:2.50元表示2元5角。学生2:8.00元表示8元。学生1:2.5元和2.50元价格相同,都表示2元5角。学生2:8.00元和8元价格也相同,都表示8元。 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借助对人民币的认识说说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讲授新课 任务一:探究小数的性质1.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师:在测量一根木条的长度后,小明、小强、小红他们用米作单位后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据。课件出示: 小明:0.1米 小强:0.10米 小红:0.100米师:观察他们的测量数据,你理解这三个数据表示的含义吗?想一想,0.1m是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师:0.1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师:0.100m呢?师:观察1dm、10cm和100mm在刻度尺上的长度,你能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吗?课件出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0.1m=0.10m=0.100m师:观察上面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