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4213

【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四下4.5《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123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学,人教,四下,小数的大小比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认识自然数,经历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在“内容要求”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直观描述小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处于小学阶段数系拓展的关键节点,衔接整数与后续更复杂的小数运算及小数相关几何知识。在整数学习基础上,系统构建小数概念体系,为小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石,让学生从精确的整数认知迈向更具灵活性、能精准刻画生活中细分数量的小数领域,是数的概念从离散向连续过渡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脉络里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单元主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小数与单位换算和小数的近似数。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小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数位顺序、读写法以及整数大小的比较。这些整数知识为学生理解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和大小比较等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学生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为理解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因为小数可以看作是分母是 10、100、1000 等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然而,学生在将分数与小数进行转换以及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本质联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小数的学习中,他们对通过实物、图形、生活实例等方式呈现的小数知识更容易接受,他们可以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理解小数的抽象概念和规律。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和归纳能力。他们可以将小数与已经学过的整数、分数进行类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小数的相关知识。 二、单元目标拟定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2.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3.历经小数概念抽象、小数性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归纳等系列学习过程,全方位提升抽象概括、类比推理、归纳总结等高阶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习惯。 4.真切感受数学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形成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正确观念。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 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1.教材从小数的意义入手,先让学生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