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4251

【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四下4.8《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795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学,人教,四下,小数与单位换算(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8 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1)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解决小朋友身高排列顺序入手,引出数据的改写,突出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例1教学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是例1教学的重点。这里呈现改写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利用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经历探索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化。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出小数与单位换算,突出这种换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教材创设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改写数据的教学。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换算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应用小数的相关知识,感受小数的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推理和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能运用小数点的移动方法熟练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 难点 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互化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乘除法,你能口算下面各题吗?课件出示:我来点蜡烛。师:怎样运算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把一个数分别缩小到原数的、、……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师:请你先仔细观察题目,再完成填空。课件出示:3000千克=( )吨 600厘米=( )米 师:你是怎样换算的?师:原来低级单位的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用原数除以进率。2.导入新课 师:刚才的名数中出现的都是整数,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含有小数的名数。瞧,舞蹈队里来了几位新同学,他们正在讨论各自的身高。课件出示:师:观察上面的数据,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指出:像80cm、1.32m、0.95m这样只含有一个计量单位的我们称为单名数,像1m45cm这样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的称为复名数。你能按照身高从高到低给上面的小朋友排序吗?师:怎样帮助这几个小朋友?让他们也能顺利地排好队。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完成。学生1:1吨=1000千克,看3000里面有几个1000,就用3000÷1000=3。学生2:1米=100厘米,看600里面有几个100,就用600÷100=6。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排呢?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整数单位换算,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创设“去比较单位名称不同的数的大小”的情境,引发问题冲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讲授新课 任务一:把80cm改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师:要想把这些数据转换成相同的计量单位,你们认为上面的数据可以改写成以什么为单位的数?师:改成以“米”为单位的数,上面的哪些数需转化呢?师:现在我们来探究将80厘米改写成米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用米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