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先在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相应的溶液(1号和2号为花生子叶匀浆,3号为麦芽糖溶液,4号为蔗糖溶液,5号和6号为豆浆);然后在1号和2号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苏丹Ⅲ和蒸馏水后摇匀,3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2 min,5号和6号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双缩脲试剂和蒸馏水后摇匀;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1号试管中呈现红色,说明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 B.3和4号的颜色分别为砖红色和无色,说明蔗糖属于非还原糖 C.5和6号的颜色分别为紫色和乳白色,说明豆浆中含有蛋白质 D.三组实验中均有对照组,分别是:1号、4号和6号 2.生物体内各细胞间功能的协调既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B细胞膜表面有识别A细胞分泌物质的受体 B.图2说明细胞间直接接触可以传递信息 C.图3中A、B细胞之间的通道既能进行物质运输也能进行信息交流 D.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图2所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3.以测定植物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A.光照条件下,温度由25℃升高为30℃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B.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在30℃时,一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19mg C.若在夏季晴朗的中午进行该实验,则“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相关数据会明显下降 D.当温度为35℃时,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4.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A 艾弗里 酶解法(减法原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沃森、克里克 构建物理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 C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A.A B.B C.C D.D 5.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B.DNA甲基化可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C.基因型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发生了甲基化的DNA不一定会传递给后代 6.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染色体变异 7.人体的组织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描述的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神经递质②血红蛋白③二氧化碳④汗液、消化液⑤葡萄糖、氨基酸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 8.下列有关人类神经冲动传导或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的,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梢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9.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下图),图中的1、2、3表示神经元, 、 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1属于传入神经元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