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7970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核心素养)11.3机械效率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2+27页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12608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机械,22+27,课件,习题,导学案,教案
    (课件网) 第十一章 机械与人 第3节 机械效率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机械效率及应用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3.提高机械效率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机械效率的内涵,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具有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提高机械性能,从而服务生产的意识 科学思维:认识机械效率内涵,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的科学本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识到减少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科学探究:通过测量常见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实验,提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新课导入 1 观看“机械效率”的视频: 机械效率高低是一个机械的重要指标,那什么是机械效率 如何比较机械效率高低? 新课导入 2 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率”,如种子发芽率、树苗成活率、学习效率、工作效率、成功率等。你还知道那些带“率”的说法? 那我们如何理解“种子发芽率”呢?如何来求发芽率呢? 我们利用机械做功时也会涉及效率的问题。那机械做功与效率有怎样的关系呢? 种子发芽的比例;发芽的种子个数比种子的总个数。 探究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情景分析 (1)情景展示:为了把100N的沙子运到三楼,下面甲、乙、丙、丁四种做法你会采用哪种方法? 甲 乙 丙 丁 探究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做功情况分析: (1)分项计算: ①对沙子做功:W1=G1h= ; ②对桶做功:W2=G2h= ; ③克服自重做功:W3=G3h= ; ④对口袋做功:W4=G4h= ; ⑤对滑轮做功:W5=G5h= ; ⑥老师点拨:实际上有些过程还要克服绳子重力和摩擦做功,因情况较为复杂,统一简化为W6=50J。 100N×6m=600J 20N×6m=120J 400N×6m=2400J 5N×6m=30J 10N×6m=60J 探究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过程做功分析:在以上4种过程过程中,人分别对什么物体做功情况如何,请小组分析好后填如下表: 做功情况 做功大小 ①②③ 3120J ①②⑥ 770J ①②⑤⑥ 830J ①④⑤⑥ 740J (3)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做功方法,即使做功目的和效果相同,我们做的功也有可能不同。以上四种方法中,丁种做法最合理。你选对了吗? 探究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实验探究: 阅读课本P269“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部分。 (1)动手探究过程: ①选取仪器:铁架台、勾码、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②分别组装课本P269图11—29所示装置; ③先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G的勾码匀速提升一定高度h,记下所用拉力和移动距离; ④再用图(b)所示装置将同样勾码提升同样高度,记下所用力和力所移动距离; ⑤记录数据表格(数据仅供参考,应以实验实际数据为准): 所用拉力/N 力移动距离h/m 做的功/J 用手做功 用滑轮做功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两次做功不相等,第二次做功更多,即用滑轮做功时要多做功。 用滑轮做功时,除对勾码做功外,还要克服滑轮重和摩擦多做功 2 0.1 0.2 1.5 0.2 0.3 探究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4. 认识用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在工作时,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做的,对人们 功,用符号 表示。 (2)额外功:在工作时,对我们没有用,但又 的功,用符号 表示。 (3)总功:拉力(或动力)所做的功,用符号 表示。 (4)请理解W有、W额、W总之间关系 。 5.分析以上用滑轮提升勾码的做功过程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情况。 不得不做 W有 W额 W总 W总=W有+ W 克服勾码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做的功为额外功;拉力做的功为总功 有用的 对点训练 水桶掉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