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8215

12 《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1809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经,二首,课件,3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诗经》二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其为“诗三百”。其内容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毛诗序》把它们合起来称为“六义”。 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 《诗经》地位:五经之首。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中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关雎》的地位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学习生字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 雎鸠:相传是情义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鸠鸟来引出淑女是君子的喜爱之人,奠定全篇的基调 梳理内容 发 现 心 仪 的 姑 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 求 淑 女 以眼前景物起兴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悠哉悠哉”表现了男子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通过对幻想的烘托渲染,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想 象 与 淑 女 相 会 以眼前景物起兴 幻由情生 幻由情生 3.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爱慕与喜悦 相思与失望 幻想与愉悦 三、均为四言,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极具有音乐美。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二、复沓的艺术手法: 复沓是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一、托物起兴: 开头用“兴”,引起读者由鸟及人的相关联想。 诗歌如何把男子的思恋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特色总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触动了男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诗歌小结 蒹 葭 蒹葭(    ) 溯洄(    ) 宛(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学习生字 jiānjiā sùhuí wǎn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音律美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结构特点 蒹 葭 苍 苍 蒹 葭 萋 萋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为 霜白 露 未 晞白 露 未 已 写 景 萧瑟凄凉 寂寞感伤 凝望追寻 时间之长 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晚秋图,为全诗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 伊 人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主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溯游从之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艰难险阻 矢志不移 不可即 失意 烦恼 痛苦 凄苦 缥缈难寻 写 人 前两句 写景 后六句 抒情 起兴 情景交融 蒹葭 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的美 赏读寻美  的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2)意境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史上第一朦胧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