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0162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8517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间的,脚印,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好,先请大家朗读一段文字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的一段文字,他将无声无息的时间拟人化,讲述了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留下的踪迹。时间是那样神秘,又那样的悄无声息。大自然中却有它留下的清晰的脚印,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陶世龙先生再次走近时间,探索“时间的脚印”的奥秘。 一、默读课文,感知脚印 1.大家在预习课文时,是否注意了下列词语的音、形?现在请你来读一读,然后在书上做好标注。 掸(dǎn)腐蚀(shí) hún(浑)浊 海枯石烂(kū) 山lù(麓) 粗糙(cāo ) 龟(jūn)裂 刨(bào)刮 沟壑(hè) 钟鼎(dǐng)文 楔(xiē)形文 wéi(帷)幕 沙砾(lì) 琥珀(pò) xī(犀)牛 掸 山麓 龟裂 羁绊 帷幕 琥珀 腐蚀 粗糙 刨刮 蓦然 沙砾 犀牛 浑浊 海枯石烂 沟壑 钟鼎文 楔形文 dǎn lù jūn bàn wéi pò shí cāo bào mò lì xī hún kū hè dǐng xiē .● ● ● ● ● ● ● ● ● ● ● ● ● ● ● ● ● 龟裂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写一写,注意几个词语的音形。 粗糙 沟壑 羁绊 楔 麓 2.同时还应理解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请做好笔记。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的时间。多指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山麓:山脚下。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3.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4.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本文有很多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文章中的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起或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那些独立成段的句子你标注出来了吗?你能理解它们的作用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提出时间的话题。这样就从人们熟知的日常生活的时间,引出了地质学上的时间,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这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告诉我们有哪些因素在破坏着岩石。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承接了上文所讲的非生物的地质现象,进而引出下文据此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接上文的5-21自然段,引出根据其他几种情况也可以看出地球上的变化。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承上启下,举出具体例子来加以说明,更具说服力。 结合以上句子,文章的结构层次你理清了吗?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第二部分(5—29)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