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0728

2 回延安 教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95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延安,教案
  • cover
第 2 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朗读诗歌,感知内容,梳理诗歌的抒情线索。(重点) 2.赏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揣摩诗人对“母亲延安 ”的感情。(难点) 3.了解“信天游 ”的形式,感受诗歌浓郁的地方特色。(重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介绍诗人生平,主要介绍他在延安的生活经历, 以及文学创作情况; 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 年出生于山东峄县。15 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 岁到延 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 岁入党。1945 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 女》,荣获 1951 年斯大林文艺奖。1946 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他是在 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诗作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 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 2、写作背景介绍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其 中一位,他于 1940 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56 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 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 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 ”的格式 写了这首诗,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3、明确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赏析内容 (一) 把握诗歌内容 朗诵诗歌,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思考诗人是按怎样的线索抒发感情的。 ( ) 延安→ ( ) 延安→ ( ) 延安→ ( ) 延安→ ( ) 延安 明确: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即“重逢———回忆———赞美 ———展望 ” (二)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 本诗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描写,具体如下: 1.抒情(直接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以及与亲人见面的激动喜悦。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 2.描写 (1)动作描写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以及与亲 人见面的激动喜悦。 (2)语言描写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以老爷爷急切见到亲人 的语言表现了亲人相见的激动情景。 (3)场景描写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1、 拟人:“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2、 夸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以 及诗人的赞颂之情。 3、 排比:“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 风 …… ” 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突出了延安人民革命时期不怕苦不怕累、淳朴勤劳 的精神品质。 4、 比喻:“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声万声呼唤你 ”,极写其呼唤声 之多、之密,突出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激动心情。 三、总结特色,感受风俗 (一)化用“信天游 ”形式,押韵,并大量使用叠字。 1、介绍“信天游 ”这种民歌形式:“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情 感奔放热烈,多用比兴手法, 内容上多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2、指出本诗的创新和改变 变化一,内容上,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感情; 变化二,语言上,用普通话而避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 变化三,艺术表现上,用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3、举例本诗押韵的韵脚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