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评(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C D B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C D ABC CD AC ABD ABD 21.(1)不会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受环境影响小 在处理结果时无法对不同照片中的动物进行有效区分 (2)衰退型 丙 (3)先增加后减少 基本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4)C 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由于遗传多样性过低导致种群衰退(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5)食物、空间资源和种内竞争等 密度制约因素 22.(1)水平 (2)取样器取样 酒精溶液 (3)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为不同的鸟类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4)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3.(1)出生率 标记重捕法 (2)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种类 数量 温度和光照强度 否 图中反映的只是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而不能反映所有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竞争 结构和内部环境 24.(1)次生演替 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和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速度和方向 湿润(或较湿润) (3)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25.(1)苦草的有无、福寿螺的数量 生物抗性 只有苦草加入时粉绿狐尾藻的株高和生物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苦草对粉绿狐尾藻有较强的抗性(竞争),能抑制粉绿狐尾藻的入侵;只加入福寿螺(无苦草)时,福寿螺的捕食使粉绿狐尾藻的株高和生物量都比对照组低,但影响小于苦草的影响,没有促进粉绿狐尾藻的入侵 (2)种间竞争 通过甲组、对照组和乙组、对照组比较可得粉绿狐尾藻在与苦草竞争时株高与生物量均小于粉绿狐尾藻被福寿螺捕食时;且丁组和乙组对照也可看出捕食强度增加一倍,对粉绿狐尾藻株高与生物量影响不大 (3)速度和方向 (4)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1.C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决定种群数量的消长,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是我们分析种群数量消长的重要依据,A正确。据图可知,2017年左右人口出生率较高可能与两孩政策实施有关,B正确。2017年至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C错误。由于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婴儿的出生比例理论上为男性∶女性≈1∶1,故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D正确。] 2.D [图中甲~己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根据种群密度大小不能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自然条件下繁殖能力强的种群,死亡率的数值不一定低,B错误;生物种群不一定有性别比例,但都有死亡率,C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研究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D正确。] 3.B [在第20~30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0,A错误;第20年~30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但出生率可能不等于死亡率,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图中不符,C错误;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D错误。] 4.C [该实验中初始接种量越大,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越短,A正确;观察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一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B正确;酵母菌用台盼蓝染色后,被染成蓝色的为死菌,计数时不应包括已死亡的酵母菌,C错误;若平均一个中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