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有精神》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内容 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第一单元《我有新面貌》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围绕“我有新面貌”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我们有精神》一课引导学生明白哪些表现显得有精神,懂得欣赏精神面貌好的人,知道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本课由三个板块和副版绘本组成。第一板块“这样真精神”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有精神”的具体表现,理解其内涵。第二板块“怎样才能有精神”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榜样中习得“有精神”的具体方法,认同“有精神”的意义。第三板块“大家一起试一试”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有精神”的状态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副版绘本《谁精神?》是对“有精神”内涵的补充深化,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有精神”准确而全面的认知。故事中蕴含着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相结合是真正“有精神”的这一道理。三个板块为递进关系,第一板块侧重明理,帮助学生认识“有精神”的具体表现。第二、第三板块侧重导行,落实对“有精神”的方法指导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帮助学生养成“有精神”的良好习惯,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课程设计思路。 课标 分析 1.政治认同:深刻理解“有精神”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认同其在个人成长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坚定对国家发展所需精神品质的认同。 2.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有精神”,主动养成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形成乐于学习、乐观开朗的品格,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3.法治观念:认识到依法依规行事是“有精神”的一种外在展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展现法治精神下的积极精神状态。 4.健全人格:自主体验“有精神”的状态,主动探寻并践行保持“有精神”的方法,提升探究与实践能力,塑造积极健康、乐观坚韧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养成责任意识,主动担起个人责任,以积极精神状态直面困难挑战。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理解抽象概念较困难,需通过具体事例和直观方式进行学习。他们对“有精神”的理解通常停留在表面,如穿戴整齐、站的笔直等,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精神”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在授课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有精神”的状态,知道“有精神”的具体表现。 学习 目标 知道“有精神”的具体表现,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认同其在个人成长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有精神”,自觉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乐于学习的主动品格和乐观开朗的坚韧品格。 3.自主体验“有精神”的状态,主动探索保持“有精神”的具体方法并积极践行,提升探索和践行能力。 学习 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具体表现和内涵,体会“有精神”在个人成长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感受“有精神”的状态,掌握“有精神”的具体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做到“有精神”。 2.本课教学的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有精神”是外在变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2)引导学生坚持有意识地做到“有精神”,逐步培养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课前 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视频,奖励贴纸。 学 习 过 程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习领导力提升 导入: 获得魔法秘籍 教师:“小朋友们,欢迎回到魔法成长学院!我是乐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完成了两个任务的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