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2804

第一单元 第2课《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04-05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1864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一,单元,2课,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课件,15张
  • cover
(课件网)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 民 间 美 术 ———七年级下册第2课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民间美术的名称吗? 皮影戏 陕西泥挂虎 潍坊风筝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 概念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作的用以表达审美理想、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 、扎纸 、符道神像 、服装饰件 、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中国三大木版年画 山东杨家埠 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 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走进经典 年画的历史 唐宋 发展期:版印刷术推动, 北宋成型。 北宋时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年画为“画纸儿”。 目前,全国有十余个地区的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代 起源 起源期:可以追潮到汉代用于辟邪的“桃符”。 最初形象多为门神,寓意保佑家人平安。有书记载“画虎于门” 元代 低落期:延续宋的题材 明清 盛行期:民俗入画,产地百花齐放。 明朝中后期,木板年画飞速发展,清朝正式提到了 “年画”一词,从此就有了固定的含义。 清末明初 衰弱期: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民国战乱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年画重新有了活力,进入复兴期。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至清代中晚期,潍坊杨家埠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成为国内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几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信仰、审美理念和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古朴稚拙、简明鲜艳的风格。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经典 秦琼 敬德(年画) 杨家埠木板年画 山东 中国三大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寓意吉祥。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 庄稼忙 清代 中国三大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 门神 赵公明. 燃灯道人 清代 思考: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作品有哪些分类? 杨家埠年画按张贴部位可分为门神画、炕头画、窗帘中堂画、条屏画等类别。 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 门神画 窗帘画 炕头画 中堂画 条屏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至清代中晚期,潍坊杨家埠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成为国内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堂任务:填一填 任务卡 仔细观看视频。尝试从题材、构图、造型手法、线条、色彩特点等方面对年画作品进行分析? 作品题材 构图方式 造型手法 线条特点 色彩特点 任务卡 仔细观看视频。尝试从题材、构图、造型手法、线条、色彩特点等方面对年画作品进行分析? 作品题材 构图方式 造型手法 线条特点 色彩特点 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 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 夸张、变形、象征、寓意 提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色彩鲜艳、强 烈、富有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