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639

3.精读引领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053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精读,引领,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cover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陶罐和铁罐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1.文本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通过小老师领读、老师指导等方式正确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字,会写骄傲、傲慢、谦虚、懦弱、神气、光洁、价值等词语,做到规范、美观、整洁。 阅读与鉴赏:通过默读课文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表达与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梳理与探究: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等方式,找出描写陶罐、铁罐的语句,说说两者性格上的不同。 关系构建:三年级下册是小学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寓言,要求学生通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的一组寓言故事。并安排了课外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通过单元中文章的人物分析,学生能够大体了解总结寓言故事所蕴含生活哲理的方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把这种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同时结合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拓展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同时,在文章中,我们要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情变化,我们在学习时要分析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的运用学习和习作的练习。另外,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古文《司马光》,学生对于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进行迁移运用。 资源拓展: 1.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同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3.《主题丛书》中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 一、知识经验: 1.已知:学生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前接触过一部分寓言,对这类文章的结构并不陌生。 2.未知:对每一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很明确。 3.难点障碍:学生可能隐约知道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表达。 4.突破措施: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多种方式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把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文章中蕴含的生活道理。 5.个性差异: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总结语言蕴含的道理。能力稍弱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大体上说出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生活经验: 1.已知: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都是故事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未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停留在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的表面上,缺乏主动总结道理的意识。 3.难点障碍:学生不主动将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4突破措施:以具体举例的方式,具体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个性差异: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道理与生活进行联系,但是能力稍弱的学生会缺乏这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