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683

6.单元复习课:统编版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284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复习,统编,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 cover
单元复习课备课设计 课 题 举办文化瑰宝班级展览会 课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完成整个单元的内容梳理,依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的方法,综合运用方法,进行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 【学习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识字加油站”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都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一是照样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说清楚某个手工活动的过程,二是仿照《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有关段落写一段话,通过仿写,尝试将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介绍了我国古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系建构】 三年级上册已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处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从大处着眼,本单元选文组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编者选择不同的选文,从不同方面,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 情 分 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经知道识字的方法,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接触过“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写作技巧。 3.已有生活经验:能在生活中认识汉字,会通过日常的学习了解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未知: 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但是在写作表达上却不会灵活使用。 困难与障碍 学生对于“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要素只是了解,但未能准确表达如何在课文内容中具体表达的,所以不能灵活运用于日常的习作中。 三、突破措施 1.通过课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梳理具体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2.读认这些场所的名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天地,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列举并赏析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招牌,补充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 2.通过小组合作,对前期积累的剪纸文化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3.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创作,围绕一个意思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习俗内容。 4.在合作中完成小组的传统文化布展区,筹备“寻根之旅”班级文化展,参加学校的班级文化巡展推介活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传统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