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690

1.单元备课:部编语文三下第三单元 文化瑰宝班级推介会:争做最强文化推荐人 单元整体设计(2)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526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文化,争做,设计,整体,推荐人
  • cover
部编三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瑰宝班级推介会:争做最强文化推荐人 三下第三单元单元概览 课 标 分 析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从传统节日、科技、建筑、艺术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遥相呼应。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学 情 分 析 维度已知未知困难障碍突破措施生活经验1.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的习俗有一定了解和亲身的体验,比如春节要放炮竹、吃水饺,清明节要祭祖,重阳节要尊老敬老等;2.通过书籍、媒体等对四大发明、赵州桥、清明上河图有一定了解。 1.学生对于部分传统节日的习俗及背后的文化故事了解不多。2.学生对古代发明的过程、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接触很少,生活中也缺乏了解的机会。 1.“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生要知道这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学习有难度。 2.学生搜集大量资料后,如何进行梳理分类,展示综合性学习作品或成果有一定难度。1.以课文中的文章为主,辅以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 的例段,让学生进行充分体会。 2.给学生训练支架,提供关键 句和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具体维 度,让学生进行续写。 3.提供不同类作品的图片和视 频让学生借鉴,视频展示如何 进行资料整理和布展。知识经验学生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聚焦的是理解内容,学生能找到段落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聚焦写法,需要学生知道这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学生还未接触。策略经验 1.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有感情朗读、默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策略。2.学习了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等方法。3.会用网络搜集资料,二年级有“中国美食”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1.学生对于分类整理资料的具体方法还不够明确;2.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对于如何进行中华文化瑰宝的制作、布展、总结收获还不够明确。 单 元 目 标 常规目标: 1.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汉字和写字特点;正确认识34个生字,能在情境中辨析7个多音字,规范书写35个字;分类梳理词语,通过拆分词语、逐字理解等方法,推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主阅读、重点片段品读、展读等,背诵相关篇目,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诗中描绘的情景,能够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借助主题丛书、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等展开群文对比阅读,开阔视野,体会古人智慧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化目标: 穿越时空去过节 能用表格、导图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中华传统节日资料,理解其习俗、文化,并用书面语清晰介绍传统节日,条理说出对节日的个性化理解。 “纸文化”小讲坛 以课后习题第一题的时间轴图表为抓手,梳理纸或其他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的前世今生。在课文信息的基础上补充相关资料,选出代表介绍纸文化。 假如国宝会说话 能带入赵州桥的身份,以第一人称介绍其特点,使用国宝档案,围绕一个意思记录桥之美。 画里有“话” 借助央视《清明上河图》的详细解读,让图中的人物动起来,再现当时鲜活的场景,化身导游,利用数字展厅,带领游客云游汴京,重点选择画作中的某处介绍。 文化瑰宝班级推介会 运用学到的语言形式向世界介绍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并用“绘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