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三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寻根中华传统文化 ———我为中华传统文化做代言”代言人评选活动 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三下第三单元单元概览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交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4篇课文从节日、发明、建筑、艺术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遥相呼应。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阅读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课 标 分 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第三学段“学段要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学业质量”的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课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文化理解与体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创意表达与交流能力、梳理与探究能力等。 学 情 分 析 维度已有经验学习障碍突破措施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策略经验识字写字掌握了部分识字方法,能够运用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学生对汉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积累,有一定的朗读课文和独立识字 的能力,积累了许多优美词句,尤其是三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有新鲜感词句的积累。了解了逗号、句号、引号等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基本 能正确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字的理解上区分有难度。 2.学生刚接触钢笔字,书写技巧有所缺乏。 3.遇到笔顺较多等较复杂的字时,不能很好地通过自主识字写 正确。1.课前预习,课堂上针对练习书写。 2.注重识字、写字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边学边总结。 3.练写活动——— 听记检测+ 日常听写+书法比赛。阅读鉴赏学生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聚焦的是理解内容,学生能找到段落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语句。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的习俗有一定了解和亲身的体验,比如春节要放炮竹、吃水饺,清明节要祭祖,重阳节要尊老敬老等; 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有感情朗读、默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策略。 1.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表达的意思,概括能力不强。 2.对于部分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理解上有困难,迁移运用能力 不强。 3.整本书阅读方面,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1.重视整本书阅读,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阅读资源,开发本年级阅读手 册,科学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2.加强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发挥精读课文范例的作用,进行扎实的 语言训练,掌握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打卡、诗词大会、 读书大闯关等。表达交流学会了部分朗读方法,能基本读懂读通文章内容,具备默读能力。 对纸的发明、赵州桥、清明上河图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