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核心素养提升 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的综合问题(思想方法)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mv2 W表示金属的逸出功,νc表示金属的极限频率,则W=hνc。 2.以频率为纽带,利用能量守恒的思想分析光电效应与氢原子能级跃迁综合问题。 例1 图甲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用a、b、c三束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得到光电流与对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单色光的强度Ia>Ib>Ic B.单色光的频率νa>νb>νc C.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a>Ekb>Ekc D.从开始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ta>tb>tc 总结提升 物理量 求解方法 最大初动能Ek(mv2) Ek=mv2=hν-W,ν= 遏止电压Uc eUc=mv2、hν=W+mv2 Uc= 极限频率νc νc= 训练1 (2024·山东日照高二期末)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从1907年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某金属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e=1.6×10-19C,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如下表所示。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实验中所用的金属是( ) 金属 逸出功(eV) 钨 4.54 钙 3.20 钠 2.29 铷 2.13 A.钨 B.钙 C.铷 D.钠 二、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光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只有从波粒二象性出发,才能统一说明光的各种行为。 (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少数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且随着光的频率的增大,波动性越来越不显著,而粒子性却越来越显著。 2.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物质波的波长λ=,频率ν=)。 3.物质波与光波一样都属于概率波。概率波的实质是指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是受波动规律支配的。 例2 (多选)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质量为10-3 kg、速度为10-2 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0-23 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 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 听课笔记 训练2 (2024·江苏泰州市期末)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C.普朗克首先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电子的物质波波长长 章末核心素养提升 知识网络构建 极限频率 瞬时性 波粒二象性 衍射 核心素养提升 例1 A [由乙图可知,在电压相同时,a的光强最大,其次是b的光强,最后是c的光强,故A正确;由Ekm=eUc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成正比,所以Ekb>Eka=Ekc,故C错误;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单色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且遏止电压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成正比,所以遏止电压越大,频率越大,应是νb >νa =νc,故B错误;光电效应的发生不需要时间,光电流是瞬间产生的,所以三束入射光的光电流发生的时间是相等的,故D错误。] 训练1 D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mv2,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关系为eUc=mv2,可得Uc=-,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