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神宗(1563—1620) 导入新课 明朝神宗皇帝在位48年,却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素养目标: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课本,依据材料归纳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政治腐败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表现:(1)皇帝: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表现:(2)当时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二、张居正改革 在位 皇帝 主 要 措 施 结果 万历皇帝(明神宗) 经济措施一条鞭法 含义: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意义: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 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 变,勇于任事。”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一、原因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 (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辽东作战 辽饷 训练军队 练饷 镇压起义 剿饷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过程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政治腐败、赋税严重、 陕北北部连年大旱 提出 _____口号 建立 _____ 政权 _____ 年 _____ 自缢,明朝灭亡 陕西起义 进军_____ 明朝灭亡 中原 均田免粮 攻占西安 大顺 攻占北京 1644 崇祯帝 请阅读课本99页到100页的内容,梳理起义的过程。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研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