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6181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95567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清朝,边疆,治理,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八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课前导入 康熙年间,漠北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主张南下投靠清政府。康熙皇帝闻讯后,立即令地方政府发放存粮和牲畜,予以妥善安置。随后又在多伦诺尔热情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确立了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又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康熙皇帝( 1654—1722 )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等基本内容,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2.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认识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3.认识郑成功对捍卫祖国领土作出的贡献,联系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感悟他们身上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而英勇抗争的共同精神品质。 学习目标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二、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三、巩固西北边疆 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皇帝图 四、雅克萨之战 五、清朝的疆域 目录 第 一 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背景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大陆居民在宋元时期开始移居台湾垦殖。明朝末年,在荷兰人入侵台湾之前,颜思齐等人招募福建沿海地区数千人到台湾岛,筑寨定居,开垦荒地。随后,福建官府、郑芝龙等大量招募福建、广东等地的居民到台湾,发展台湾的农业生产及海上贸易。由于迁居台湾的闽南人居多,闽南方言所称“大员”“台员”“大湾”等,逐渐演化为“台湾”。明末公文开始正式使用“台湾”的称谓。 相关史事 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 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 三国 元朝 隋朝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 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设立澎湖巡检司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之土地”? 2、过程 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 围攻赤崁城和台湾城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致荷兰总督的信 郑成功,自幼好学, 15岁入县学为秀才,21岁到南京当太学生。明朝灭亡,他投入到反清战斗中,失败后退至厦门。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名义收复台湾,设置府县。他把军队派到各地垦田,并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人物扫描 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 ①维护了祖国统一,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促进了台湾开发和民族交融 3、在台湾建制 郑经 (郑成功之子) “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 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第十四卷 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出去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 清王朝在稳定对大陆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巩固疆域的方式:武力出兵、设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