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15.自相矛盾 分层练习 人文素养:实事求是,三思而行。 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其人弗(fó fú)能应也。 2. 吾(wú wǔ)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二、写同音字。 dùn _____牌 _____时 迟_____ yù 荣_____ _____防 相_____ 三、查字典,完成练习。 结合句意判断,“夫”在“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一句中的读音为_____, 意思是_____(填序号)。 四、掌握方法,整理学习单。 文言语句 学习方法 猜加点字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①结合课文注释法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②联系上下文法:结合下文“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可知,卖者在夸自己的盾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③组词猜义法:与现代汉语的词语意思对应,可将其组词理解词义 不可同世而立 ④常识判断法:“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五、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D. 其/人弗能/应也。 2. 下列“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代“他”,指卖矛的人) B. 吾盾之坚(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去) 六、课文解读 1. 《自相矛盾》选自《_____》,是一则_____故事。故事讲述了_____(谁)夸耀自己的_____和_____,结果被围观的人问得_____的故事。 2. 根据课文,补全下面的课本剧。 课本剧 地点:集市 人物:楚人、围观者 道具:_____、_____ 楚人(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盾,不住地吆喝着):_____ _____ 楚人( ):_____ _____ 围观者(用手指着楚人手里的矛和盾):用你的矛刺你手里的盾,会怎样呢? 楚人( ):这……这…… 3. 揣摩围观者的思维过程:楚国商人既说他的盾 “_____”,又说他的矛“_____”,这是_____的,那么就要求他用自己的矛刺他自己的盾,看他怎么回答。 4. 照样子,借助表格梳理“围观者”的思维过程。 可能性 盾 矛 结论 盾:不可陷 矛:无不陷 可能1 完好 折断 成立 不成立 可能2 可能3 可能4 5.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 A. 他认为他的矛和盾都很厉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B. 他正在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暂时没有回答。 C. 他说的话前后不一致,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D. 写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6.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 A. 言而无信的人。 B. 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相应、互相抵触的人。 7. 下列事例属于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 A. 我已经洗好衣服了,可妈妈还是不放心,要亲自再洗一遍。 B. 嚷着要减肥的姐姐总是控制不住食量,还说:“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呢?” C. 每天出门前,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路上小心。 D. 爸爸总是夸哥哥的字写得好,责备我的字写得不好。 8.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1. fú 2. wú 二、盾 顿 钝 誉 预 遇 三、fú ④ 四、卖 夸耀、称赞 锐利(锋利) 存在 五、1.B 2.A 六、1.韩非子·难一 寓言 楚人 矛 盾 矛 盾 2.矛 盾 示例: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它刺破。 高高地举起长矛,不断地向空中刺去 我的矛锋利无比,这世上没有它刺不破的东西。 涨红了脸,头上直冒汗 3.物莫能陷 于物无不陷 不合理 4. 5.C 6.B 7.B 8.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