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7934

12《诗经》二首 邂逅风雅中的追慕——《关雎》《蒹葭》《子衿》联读 课件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8536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经,二首,邂逅,风雅,中的,追慕
  • cover
(课件网)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中云:“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诗,像是一场不经意间下起的小雨,无论是撑起伞或是淋湿,尽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浪漫。 古诗在初始,便像一朵清丽脱俗的水仙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已经惊艳了时光,倾倒了世人。特别是古风中的思慕之诗,那是人初的善良和美好,徜徉其间,让人怦然心动。 邂逅风雅中的追慕 ———《关雎》《蒹葭》《子衿》联读 十五古风 【读前准备】 《诗经》简介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任务一 心悟口诵品诗韵 这是全诗的序曲,要读得平静。“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读,显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 活动:细细思量,可依照示例选取《关雎》或《蒹葭》或《子衿》的一章作朗读设计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 \ \ 【示例】 【参考】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语速稍慢,读出怅惘之情,韵脚字“苍”“霜”“方”要读得饱满。 \ \ \ \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参考】 \ \ \ 设问句,语气上扬,语调悲怆,在反复中强化劳役者的愤恨和怨怅。 活动:再读《蒹葭》,标出每一章的韵脚,并体会其效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ng) (i) (i) 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所用韵脚,前章用阳韵,后两章为微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一唱三叹,强烈地渲染了哀怨凄清的情绪,极富张力,极具感染力。 全诗不仅章章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绵长,节奏舒缓,情调凄婉,充分表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思念绵远悠长。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霜--晞--已”,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方--湄--涘”,从“央--坻--沚”,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长--跻--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清人方玉润说“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活动: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请以《蒹葭》 为例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坻/沚)。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 借一缕时光,捧一片星空 停一停,等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