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8397

【核心素养】3.3.1 呼吸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日期:2025-04-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00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生物,2024,少版,核心,组成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3.1《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基础,在整个生理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如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也为后续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环境保护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知识的阶段,对人体自身的奥秘有着浓厚兴趣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知识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帮助他们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或图片,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通过解析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制作毛细血管包绕肺泡的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宣传呼吸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或图片,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通过解析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难点: 1.通过制作毛细血管包绕肺泡的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宣传呼吸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规定,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等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尘肺病患者常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尘肺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构成是怎样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创设情境,从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寻证据.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 图片或实物展示呼吸系统的模型。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关注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观看图片或观察模型,仔细观察各器官,相互交流讨论,积极动手触摸,并踊跃说出器官的名称。 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空间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任务二:自主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后,快速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题。 然后利用PPT依次展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图片,介绍它们的位置和形态,强调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快速阅读课本,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观看PPT,认识呼吸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和肺的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视频及PPT,帮助学生建立呼吸道各器官的空间概念。 任务三:学习呼吸系统的功能 PPT展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醒学生及时做笔记。 观看PPT课件,做好笔记。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四:学习呼吸系统与健康 举例说明呼吸系统与健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呼吸道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保护好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才能保障人体与外界的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