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框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必修三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高中政治纺编版 今年春节,你放烟花爆竹了吗 2023年1月10日,一场“二踢脚”引发的所谓"鲁豫大战”视频迅速火遍网络。关于烟花是禁还是放的话题也点燃了网络! 我们这节课就从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 说起! 导入新课 议题 | 01 议题一 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中明析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02 议题二 在寻找到禁“与“放”的平衡点中探究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总议题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议题一: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中明析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01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烟花爆竹"禁"还是"放”的管理要依据什么?这对我国的社会治理有何启示 议学问题 鲁豫烟花大战 议学情境一 02 议学情境一 引发这一大战的原因是今年春节山东烟花“解禁",而对面而居的河南却继续全面禁....除夕夜,解禁后的山东境内炮声不断、硝烟弥漫,充分体现了GDP全国的三强的财富底蕴和消费潜力于是乎导致一侧是热闹的烟花在空中淀放,另一侧是沉默的夜空却分担着烟花调零之后的污染。 一夜间硝烟散尽,山东各地市空气质量冲上了全国接行榜前列,淄博更是夺得了全国一和世界第一双冠。一方面是对春节燃放烟花的期待,另一方面是 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于是关于烟花是禁还是放的话题又一次点燃了网络! 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 你支持哪一方 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网友们分成两派 禁放派:环保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前过节总怕被鞭炮炸伤,鞭炮的烟雾也呛人。禁燃禁放后,近两年取而代之的是赏花灯、游古城等活动,体验更好了。”广西富川居民、“50后”胡先生认为,燃放鞭炮是“旧民俗”,“年味儿”也可以来自贴春联、挂灯笼、逛庙会等,春节同样喜庆、有氛围。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燃放政策和增强执行的力度。 解禁派:传统民俗不该止步于今。我国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历史悠久,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在春节,不少人将文化认同、家庭团圆、新年期待等一系列情感,浓缩在这一挂挂响亮的鞭炮、一束束绽放的烟花当中。无论从尊重中国的传统习俗来说,还是支持旅游需要,或是保护传统产业、扶植经济各个角度,都不能实行禁放烟花的政策。 资料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http://www./html/1996/2023-01-28/content-1581503.html 议学情境一 烟花爆竹禁与放是社会治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禁”还是“放”,这背后,既是一道关乎民俗文化和法律规制绕不过的真命题,本质上是一道如何找准“最优解"的社会治理必答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烟花爆竹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件逐年上升, 频频刺痛人心,更让其成为众矢之的。依法治理,被摆上议程。 依法治理,首先要有法可依,所以必须有完备的法制体系。 我国关于禁止烟花爆竹燃放主要涉及到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法规有:《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各地施行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令,在法律位阶上,基本都属地方性法规或条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比烟花爆竹禁令存废更关键的是禁令执行。无论何时何地,如果烟花爆竹禁令仍存,则应不打折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发现,在明令禁止燃放烟花和炮竹的地区,仍有一部分人,无视政府的禁令,我行我素,置法律法规不顾。这给禁放令的执行带来挑战,法治的尊严也受到了损害。 议学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烟花爆竹"禁"还是"放”的管理要依据什么?这对我国的社会治理有何启示 议学问题 烟花爆竹禁令存废是事关地方依法治理的重大议题。任何对烟花爆竹禁令的存废或修订,都应遵循法治精神和履行法律程序,而断不可以政府文件或其他行政决策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