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8678

《浙里学霸》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2.1.2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讲义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1501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作用力,运动,分子,2.1.2,科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1节 走进微观世界第2课时 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 1.了解扩散现象,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举例说出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举例说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科学观念、探究实践) 1.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扩散,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2.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4.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将分子与分 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这也是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难压缩的原因。 知识点一: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案例1】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 【答案】D 【解答】解:加热驱蚊药液,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对点训练1】(2024秋 浙江期末)有两根相同的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内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红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离管口5cm,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图,用手指封住A管口,将A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将B竖直静置。 (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 。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 。 【答案】(1)降低(2)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1)通过观察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则小明得出此结论的证据是:①管中液体变红色;②管中的液面降低。 (2)4天后,玻璃管B内的液体也全部变红。但若将管B放在60℃恒温环境中静置时,仅50min玻璃管B内的液体就呈现出均匀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1)降低(2)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2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案例2】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 【答案】C 【解答】解:AD、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D错误;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世界上没有静止的分子,故B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结成“热冰”后,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故C正确。 故选:C。 【对点训练2】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答】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 故选:A。 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