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明确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结合政府的具体作为,阐释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引导学生利用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⒉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又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坚持良法之治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法治进校园,不仅仅是要同学们知晓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从一起校园欺凌案说起!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法治国家 总议题: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从一起校园欺凌案说起 议题1:什么是法治国家?———未成年人施暴不负法律责任吗? 议题2:如何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第一幕:法治国家的内涵 议题一:什么是法治国家 ———未成年人施暴不负法律责任吗?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校园欺凌》 未成年人施暴不负法律责任吗?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屡禁不止,聚众殴打、拳砸脚踹、曝光隐私、网络恐吓……一幕幕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施暴的以及被霸凌的都是未成年人。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干入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上述法律规定, 对于已满14岁但不满16岁的人,并不是全部情形都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有符合“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地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特定的情形,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法律还特别规定,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应该减轻处罚。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未成年人施暴“依法却无法处理”暴露了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2、结合刑法对未成年人最低入刑年龄的调整,你认为法治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未成年人施暴“依法却无法处理”暴露了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2、结合刑法对未成年人最低入刑年龄的调整,你认为法治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阅读教材P85-86页,结合材料,对法治国家内涵及特征进行梳理总结。 议学小结: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什么是法治国家? (1)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 (3)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法治国家的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