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只的正确性,增加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公共参与: 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 4.法治意识: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守法学法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 1997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7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2年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法 治 法 制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区别 联 系 探究与分享 内涵上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实施上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必要性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重要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 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相关链接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 (1)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2)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3)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