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1111

九下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7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祖国,九下,亲爱的,教学设计
  • cover
九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为“理解诗歌意象,感受家国情———。舒婷作为朦胧诗派代表,通过独特的意象群构建对祖国的复杂情感,既有深沉的挚爱,又有对历史创伤的反思。相较于传统直抒胸臆的爱国诗,本诗具有思辨色彩。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我爱这土地》等传统爱国诗歌的意象分析能力,但对“熏黑的矿灯/淤滩上的驳船”等否定性意象的理解存在障碍。 教学设想: 现代诗的学习重在朗读,可引导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抓住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加深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主旨的理解,了解诗歌中蕴含的革命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去探寻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历程的意识。语言运用: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思维能力: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审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紧抓核心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诗歌,引出课题 1.师生回顾《我爱这土地》《黄河颂》,提炼现代爱国诗歌的特点。 预设: (1)情感真挚 :现代爱国诗歌强调真挚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传达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2) 思想性 :爱国诗歌不仅是对祖国的爱,更是对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历史遗产等重要文化方面的思考。它通过揭示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传达诗人对祖国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现代爱国诗歌常用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间接抒情则通过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方式来表达情感。 2.引出课题,简介作者。 PPT展示: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中学毕业后,于1969年到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福建文学》曾围绕她的诗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影响颇大。她的诗《致橡树》《暴风过去之后》等脍炙人口,文坛传颂。其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抒情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二等奖。 二、朗读诗歌,掌握基调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读出诗歌的层次感,分析诗歌的朗读技巧。 预设:凝重、低沉———高亢、激昂 三、赏析诗歌,理解情感 1.默读诗歌,圈画诗中的意象,并分析每个小节中意象的特点。 预设: 层次 意象 特点 第1小节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破旧、落后、贫穷、艰难 第3小节 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 新的生机、活力、希望、美好 “破旧的老水车”:“破旧”表现历史之久,写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数百年来”转个不停,所以“破旧”“疲惫”。然而虽“破旧”“疲惫",却“纺”个不停,唯其如此,才感人至深。后面是“疲惫的歌",却用“纺”而不用“唱”,极言单调、重复的动作,象征祖国发展的沉重、缓慢。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但是“蜗行”而不是“蜗居”,虽然前程黑暗,步履艰难,但依然摸索前行。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因没有动力装置,需靠拉拖得以前进,才不致掉队。又是陷于“淤滩”,“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一个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国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几句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 “神话的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