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1186

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23686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陆 游 导 入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遇乐》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亮 标 1. 结合写作背景和注释,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陆游(1125—1210)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仕途经历 1、 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2、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中原沦陷在即,而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秦 侩 仕途坎坷,有才华,但不受重用 诗歌内容及特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④爱情诗。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南宋 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 奸相频出 朝政腐败 皇室昏庸 耽于逸乐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与《书愤》同一年春写就) 解 题 临安:今浙江杭州。宋室南迁,定都于此。 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②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初读诗文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疏通诗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的像一层纱,是谁又让我骑马到京城做客沾染繁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身处小楼中,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时铺开短纸斜写草书,在雨后初晴的窗边,用细乳茶做着分茶的游戏。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身上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山阴故家。 疏通诗意 临安春雨初霁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世味年来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