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 少年有梦,应不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课标要求 近年考情 考向预测 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024.全国甲卷.选择题 2.2024.广东.选择题 3.2024.湖北.选择题 4.2024.浙江.选择题 5.2023.全国.选择题 6.2022.海南.选择题 7.2022.湖北.选择题 8.2024.山东.非选择题,“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9.2024.湖南.非选择题,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加以分析。 本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试题多围绕革命人物、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事迹或其他社会热点话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理解和运用。 1.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以最美人物评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随着“立德树人”高考命题立意的逐渐强调,未来高考会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一、考点考向 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观 价值观) 知识体系构建 价值的含义、特点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含义 特点:价值的创造者+享受者;社会价值+自我价值 评价标准: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内容、要求) 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才干;素质 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 品德修为;道德根基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根本途径: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 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二者关系(价判的基础上作出价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衡量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标准) 是什么 有什么用 怎么判断 怎么实现 二、思维导图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价值 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人的价值 含义 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构成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实现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①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主要方面) ②自我价值(享受/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次要方面) 特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与一般物的价值最根本的区别) 评价 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三、考点梳理 【注意】①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不能认为只取决于人的需要; ②不能认为索取比贡献更重要;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关系。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不能比较大小优劣。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含义 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主体差异性) (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意识,直接影响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导向作用 从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