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3节 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 第1课时 共价键的极性 通电 微波就是一种电磁波,微波炉中微波,振荡频率是2.45G赫兹,即1秒钟内,微波炉中的电场要振荡变化24.5亿次,当微波遇到食物中的水分子时,相应地,水分子在来回变化的电场下快速地掉头、转圈。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每秒钟20几亿次地振荡,同时摩擦周围的其他食物分子,摩擦生热,这也会让其他分子变热。于是,食物就这样被加热了。 问题:水分子为什么会在电场作用下快速掉头、转圈?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1.共价键的分类 同种原子 非极性键 不同原子 非极性键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共价键的极性 成键双方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电荷分布均———非极性共价键 成键双方吸引电子的能力不相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电荷分布不均———极性共价键 H H H Cl X δ+ δ- 实质:键和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不同,即电负性不同。 一般:电负性差值<1.7为共价键,且电负性差值越大,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键的极性越大。如:H-F > H-Cl> H-Br > H-I。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共价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的表示方法———极性向量:极性向量可形象地描述极性键的电荷分布情况,极性向量指向的一端,说明该处负电荷更为集中。非极性键无极性向量,说明在非极性键里,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 H H H Cl X δ+ δ- 电负性: 2.1 3.0 H—Cl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3.分子的极性 δ- δ+ δ- δ+ δ- δ+ ①极性分子:分子中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②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H2O δ- δ+ δ+ δ+ + - δ+ δ- δ- CO2 ±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4.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非极性分子 ②双原子分子 AB(以极性键结合)———极性分子 A2(以非极性键结合)———非极性分子 ③ABn型分子 方法一:向量和法(合外力法) 方法二:空间结构对称法 方法三:中心原子的化合价法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4.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 方法一:向量和法(合外力法) F合=0,为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F合≠0,为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 极性向量和为0 非极性分子 极性向量和为0 非极性分子 极性向量和不为0 极性分子 直线形 平面正三角形 V形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4.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 方法二:空间结构对称法 分子类型 价电子对数 空间结构 分子极性 代表物 A2 AB AB2 AB3 AB4 2+0 2+1 2+2 直线形 V形 V形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CO2、CS2 SO2、 H2O、H2S 3+0 3+1 平面正三角形 三角锥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BF3、AlCl3 NH3、PCl3 4+0 正四面体 非极性分子 CH4、CCl4 直线形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O2、H2 HF、CO 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对电子,则为非极性分子。HCN,CHnX4-n等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为0但属于极性分子(类别与上表不同,上述方法不适用)。 空间结构 中心对称 中心不对称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任务一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4.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 方法三:中心原子的化合价法 化学式 BF3 CO2 PCl5 SO3 H2O NH3 SO2 中心原子化合价的绝对值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3 3 4 4 5 5 6 6 6 6 3 4 2 5 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价电子数 极性分子 =价电子数 非极性分子 课堂练习 O3 H2O2 O3分子中的共价键是_____,是V形分子,其空间结构不对称,故O3为_____分子。 极性 δ+ δ- 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