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2052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共94张ppt内嵌2视频)

日期:2025-05-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339650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塑造,地表,形态,力量,课件,94张
  • cover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人教新版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060平方公里,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称为“五大连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本课探究问题链 (一)看今生:五大连池的地表形态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力量造就的? (二)探前世:中生代和第四纪时期此地堆积了一层层的岩石,是什么力量造就的? (三)此地出现了哪几类岩石?特点是什么?各类岩石间能够相互转化吗? (一) 看今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五大连池今天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壹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定义: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定义: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称为岩浆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五大连池火山群有14个独立的火山锥和一系列盾状火山。火山锥和盾状火山形成于第四纪,而最近的火山喷发,则于公元1719年~1721年,发生在老黑山和火烧山。此次喷发溢流的熔岩在四个地方阻塞了区内的石龙江,形成了五个火山堰塞湖,最终形成“五大连池” 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力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岩浆)。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了火山锥、盾状火山、堰塞湖等火山地貌。 看今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五大连池今天的地表形态? 问题回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水平运动: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垂直运动: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别 示意图 运动方向 影响 两者关系 水平 运动 平行于地表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或断裂带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常相伴存在。 垂直 运动 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上升或下降 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 类别 示意图 运动方向 影响 两者关系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定义: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 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 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 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 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 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 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 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一周后, 长高到135米。 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大理石柱子上的地质遗迹示意图 6.3cm 3.6cm 18世纪 海生动物钻孔部分 被火山灰覆盖部分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内力作用或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