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3303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69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2.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语言运用) 3.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审美创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泊秦淮》《贾生》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结了先贤们最高深的思想、最伟大的创造和最纯洁的感情。在古典文学的大花园中,古诗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杜牧的《泊秦淮》和李商隐的《贾生》。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泊秦淮》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诗意理解 迷蒙的烟雾和银色的月光笼罩寒江和沙洲,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仍在对岸高声吟唱着《玉树后庭花》。 3.领悟诗情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示例: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了铺垫。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诗人意在表达什么? 参考示例:“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4.归纳提升 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这与写作背景有关。我们了解一下杜牧写这首诗的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拥兵自重,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国家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所写出的。 学习任务二:《贾生》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诗意理解 汉文帝在宫殿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可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只是关心鬼神之事。 3.诗歌赏析 (1)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参考示例: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从正面写汉文帝在宫殿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尤其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意气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匹敌。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示例:这两句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诗人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揭露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和贤士怀才不遇的感伤。 (3)这首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参考示例:这首诗前三句写汉文帝求贤态度虚心诚恳,是扬;最后一句讽刺他询问的不是关系天下苍生的国事,而是鬼神之事,是抑。诗人借汉文帝询问贾谊鬼神之事,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约客》 一、教学新课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跟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匹配的图) 请同学们根据配图猜诗句,找出共同点。 对,这些都是杨万里的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板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学习任务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作者简介及本诗写作背景(参见配套PPT) 2.诗意理解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