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3782

3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4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 cover
3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思维能力)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思维能力) 3.揣摩精彩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审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多部长篇小说。大家能否想象,这样一位杰出的大作家,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脑中勾画想象传主形象,为进入正文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 本文是一篇写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文中主要写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什么?前后对他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示例:文中主要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前文(第1-5段)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整体肖像,后文(第6-9段)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学习任务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阅读第1-5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表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哪些特征。 参考示例:第1段突出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尤其突出他脸的多毛特征;第2段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各个部位,表达托尔斯泰面部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第3段重点写面容表情,突出托尔斯泰丑陋的一面;第4段作者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写托尔斯泰的相貌普通和平常;第5段借托尔斯泰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来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凡甚至丑陋。 2.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花大笔墨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平庸呢?如此描写是否另有深意?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参考示例:(1)托尔斯泰外貌平凡甚至丑陋是他外貌的真实特征,是他作为俄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的特征,因此值得花大笔墨刻画。 (2)作者在文中大量用到“平凡”“平庸”“丑陋”等词汇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其实是为后文突出他的精神境界做准备。如第4段中“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已然超出外貌描写,渐抓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而反复出现的“天才的灵魂”一句也预示着前文的外貌描写是为后文作铺垫的。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联系课文批注进行教学。 3.阅读第6-9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参考示例:作者首先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有准确的洞察力,然后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再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托尔斯泰用它来观察社会人生,并对一切不合理现象进行批判。 总结:作者在前文大篇幅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并以贬低托尔斯泰外貌为代价来突出后文对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赞美,这样的写作手法叫欲扬先抑。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此手法写作的过程中,“抑”的部分不可一味求“抑”,同时要为“扬”的内容提供基本的暗示,如本文中反复提到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这一句意蕴深刻的话,就是为后文的“扬”作准备。 学习任务三:揣摩语言,体味修辞之美 1.本文在进行外貌描写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有何表达效果呢?请同学们先将文章第1段改写为不用修辞手法表现的白描语段,并在此基础上与原文作比较,体会修辞手法在描写语段中的表达效果。 改写:他有一张多毛的脸庞,髯很长,眉毛很粗且倒竖着,呈灰白色的鬈发堆在额头上,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见他茂密的须发。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源于他的白色大胡子。 体会:不使用修辞手法,虽然也能体现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但读来干瘪,没有生气。而本文中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点,须发如“热带森林”,胡子如“白浪”,这些比喻使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