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4974

考点2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

日期:2025-04-0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807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质的,考点,2020,分类,专项,真题
  • cover
考点2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综合—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Al-27 S-32 Cl-35.5 Cu-64 Ag-108 Ba-137 填空题 1.[2024年北京高考真题]某小组同学向的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粉、粉和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 (1)理论分析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可将还原为的金属是_____。 (2)实验验证 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I 过量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II 过量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III 过量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①分别取实验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证明都有生成,依据的现象是_____。 ②实验Ⅱ、Ⅲ都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 ③对实验Ⅱ未检测到单质进行分析及探究。 i.a.甲认为实验Ⅱ中,当、浓度较大时,即使与反应置换出少量,也会被、消耗。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b.乙认为在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也会被消耗。设计实验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 证实了此条件下可忽略对的消耗。 c.丙认为产生的红褐色沉淀包裹在粉上,阻碍了与的反应。实验证实了粉被包裹。 ii.查阅资料:开始沉淀的约为1.2,完全沉淀的约为3。 结合a、b和c,重新做实验Ⅱ,当溶液为3~4时,不取出固体,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续加入盐酸,控制,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待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3)对比实验Ⅱ和Ⅲ,解释实验Ⅲ的固体中检测到单质的原因_____。 2.[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利用“燃烧—碘酸钾滴定法”测定钢铁中硫含量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过程如下: ①加样,将样品加入管式炉内瓷舟中(瓷舟两端带有气孔且有盖),聚四氟乙烯活塞滴定管G内预装略小于的碱性标准溶液,吸收管F内盛有盐酸酸化的淀粉水溶液。向F内滴入适量碱性标准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显浅蓝色。 ②燃烧:按一定流速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并使样品燃烧。 ③滴定:当F内溶液浅蓝色消退时(发生反应:),立即用碱性标准溶液滴定至浅蓝色复现。随不断进入F,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消退-变蓝”不断变换,直至终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取 的碱性溶液和一定量的固体,配制碱性标准溶液,下列仪器必须用到的是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1000 mL锥形瓶 C.500 mL容量瓶 D.胶头滴管 (2)装置B和C的作用是充分干燥,B中的试剂为_____。装置F中通气管末端多孔玻璃泡内置一密度小于水的磨砂浮子(见放大图),目的是_____。 (3)该滴定实验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滴定消耗碱性标准溶液,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是_____(用代数式表示)。 (4)若装置D中瓷舟未加盖,会因燃烧时产生粉尘而促进的生成,粉尘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若装置E冷却气体不充分,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_;若滴定过程中,有少量不经直接将氧化成,测定结果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Ⅰ~Ⅳ。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填标号)。 a. b. c. d.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实验Ⅰ表明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