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回延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盏( ) 糜子(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白羊肚(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蕴藻 潺潺 屹立 大彻大悟 B.瞳仁 严竣 磅礴 嘎然而止 C.辐射 思慕 褪色 人情事故 D.怅惘 静穆 缭原 塞外点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初三学生,就应该做到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 B.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C.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D.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谁能否认人生最苦的事是做自己不愿意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呢? C.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 D.他因为穿一件浅绿色上衣,显得有些消瘦。 5.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6. 概况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据报道,2013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有关专家称,不少毕业生缺少紧迫感,始终不降低就业要求,希望工作“有钱又有闲”。有住年轻人去年从大学毕业后,至今已参加了十多场公务员考试,屡考屡败,花掉了家中上万元的积蓄。父母急得不行,劝他报考大学生村官,他嫌掉价;帮他找了一份底薪千元的公司文案,他又嫌丢人。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少。他们手捧简历,南下北上参加各种招聘会,目光总是紧盯政府机关、目有企业等单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考虑到基层、边远贫困地区去就业。更有甚者,宁可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也不“委屈”自己从事一项“不体面”的工作。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已不是“骄子”了。应该低姿态求职不要只盯着“有钱有闲”。大学生只要肯放低身段,那么就业的路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宽。 _____ 二、整体感知 7.填空。 《回延安》的作者是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_____,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_____”的形式写的,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三、文段阅读 (一)课内阅读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9.在这两节诗中,诗人用饱含感情的动词 _____ 、 _____ 、 _____ 写出了阔别十年又见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10.写出这部分诗中表达诗人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时的无比兴奋激动的诗句。 _____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 “一头扑进亲人———中,“亲人”在这里指谁?说说动词“扑”的作用。 _____ (二)课外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