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学习。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进入新课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 1.关注本文中“卿”“大兄”“孤”等称谓语,理解文中称谓语和语言词的含义。(文化自信)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习用“留”“替”“调”“补”“删”等方法翻译文言文。(语言运用) 3.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思维能力) 任务目标 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 210年,周瑜病死。去世前写信给孙权。 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 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 班人鲁肃。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为加强国力,孙权于是劝吕蒙多学习。 背景材料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文常相关 编年体: 纪传体: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关于史书体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sù)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走近作者 卿( ) 即更刮目相待( ) 邪( ) 遂( ) qīnɡ ɡènɡ yé suì 字词积累 任务一 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课文诵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疏通文意 从前,当初 鼓励,劝勉 对……说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当道,当权 掌管政事 推托 事务 副词。“怎么,难道”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同“耶”,“吗” 历史 “罢了”,表限止语气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谁比得上 “所字结构”。收获(名词) 于是,就 从事 到,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