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5371

第十一章 第三节 机械效率 学案 (学生版+ 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781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八年级,科版,物理,学年,2024-2025
    第三节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用W有用表示.使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W有用=Gh.有用功是机械对物体做的功,等效人或动力直接对物体做的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力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 3.总功:人或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用W总表示.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W总=W有用+W额外.  把握好各部分做功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就可以突破难点. 机械效率(用希腊字母η表示,读音“  依塔”) 1.定义:我们把有用功和总功之比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2.公式:η=×100%. 3.规律: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改进结构或减小摩擦.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大物重.(2)减小动滑轮重.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典例1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 N,重物被提升1 m,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拉力做的额外功是100 J. 典例1图 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n=3,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根据W总=Fs求出总功,根据W总=W有+W额求出克服动滑轮重做的额外功. 变式 [2024·河南]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变式图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机械效率 典例2图 典例2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D ) A.做的总功是400 J B.拉力F的功率是25 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 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A、C.已知拉力大小,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求出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W=Fs可求总功;B.知道做功时间,利用P=求出拉力F的功率;D.已知物重和物体被提升高度,根据公式W=Gh可计算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η=×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变式图 变式 [2024·连云港]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3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拉力F大小为120 N,有用功为3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A ) A.提升重物做功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 C.克服摩擦力做功 D.克服绳重力做功 2.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总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3.[2024·聊城]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300 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运送到离地面8 m的高处,所用时间为40 s.已知动滑轮重为40 N,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3题图 A.工人做的总功为2 400 J B.工人拉力的功率为60 W C.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88% D.可以通过增加动滑轮个数的方法提高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小明在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用同一套滑轮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那么他想探究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A )                 第4题图 A.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B.动滑轮的重力 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所用拉力大小 第5题图 5.[2024·青岛](多选)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匀速提升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绳端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在提升过程中,若绳端拉力F1∶F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