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略有改动。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创作背景 读准字音 【惆怅】 【真挚】 【渲染】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身临其境】 比喻夸大地形容。 理解字词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伤感、失意。 本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整天。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论述什么是意境及怎样获得意境。 第三部分(9~10):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2.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 明确: (1)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获得意境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整体感知 4.什么是意匠? 明确: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整体感知 5.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原因:因为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关系: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整体感知 6.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明确:(1)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景与情融合无间,通过写景充分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 整体感知 (2)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论述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整体感知 (3)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干里冰封,万里雪飘”,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论证了写景是为了要写情。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整体感知 (5)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引用杜甫的话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个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