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治”“元朝的民族交融”四个子目,开篇详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为元朝建立筑牢根基;接着讲述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后续统一全国的历程,串联起西夏、金、南宋等政权的覆灭,清晰勾勒出政权更迭轨迹。子目之间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从政权初创到大一统实现,再到行省制等巩固统治措施的介绍。从历史地位看,元朝统一结束自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其辽阔疆域对后世国家版图影响深远。与前后知识紧密相连,既承接宋辽金对峙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政治格局,又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复杂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先前学习,七年级学生已对宋、辽、金等政权有一定认知,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与政治格局,这为理解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奠定知识基础。不过元朝历史涉及众多民族和复杂政权更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因果关系,梳理历史线索。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且对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事迹兴趣浓厚,利于开展探究学习。总之,教师可利用学生兴趣点,结合史料,助力其突破难点,提升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背景、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掌握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知道行省制度的建立和影响;了解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深刻认识到元朝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蒙古族兴起、元朝统一、元朝的统治及民族交融等相关史实。 五、教学难点 知道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疆域管辖,理解行省制度的建立和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示法、表格法、情境体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小组交流、情景体验法。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视频,速看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变迁。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观看视频,回答元朝。 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兴起 【引导】出示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请学生尝试介绍蒙古族。 【讲授】出示图片。“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 【提问】出示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速读下列材料,12世纪的蒙古草原是什么状况? 【回答】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回答】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知道蒙古的兴起,为了解蒙古的统一作铺垫。 2.成吉思汗统一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