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作者简介:王建 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其乐府诗多方面地 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者的暴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学写字 qī yā hóu yù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hóu 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笔竖。 侯 候 hóu hòu 王侯 侯门 等候 候鸟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明 诗 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注释 中庭: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栖:歇,休息。 冷露:秋天清冷的露水。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霜,树上栖息的鸦鹊逐渐安静下来,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品味“树栖鸦”的韵味。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明写 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息栖,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从 视角和听觉的角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凄清的氛围。庭院中,地面一片洁白,树上栖息着乌鸦,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中秋月夜的冷寂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明 诗 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 落:在,到。 今夜月明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承接了前两句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在这个月圆之夜,每个人都在仰望明月,但有谁知道那深深的秋思会落在谁家呢?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在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团圆时刻,自己却无法与亲人团聚的遗憾和惆怅。同时,他也通过反问的形式,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引发了读者对团圆和思念的共鸣。 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团圆时刻的渴望和无奈。通过对月夜的描绘和反问的形式,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团圆和思念的共鸣。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句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悟 诗 情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节日习俗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节日习俗。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所见———明月、栖鸦、 冷露、桂花 所感———对月怀人, 思深情长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主题归纳 《十五夜望月》一诗,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于寂寥清冷的中秋之夜在庭院中仰望明月的情景,表达了思念朋友之情。 不好。“落”字更有表现力,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演练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深厚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