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8779

【新教材】教科版9.2 液体压强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563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教材,教材,教科,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 液体压强 教学设计 课题 9.2 液体压强 单元 第九章 压强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压强章节的核心内容,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性。我们会仔细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从而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此外,我们还将学习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液体压强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液体压强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液体压强本身,而且为学习后续的大气压强以及流体力学等更高级的物理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2.8 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了解如何利用“理想液柱”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能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及原理,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了解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 p=ρgh 2.掌握连通器原理及应用 科学思维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控制变量法思维 2.运用理想液柱模型推导压强公式 科学探究 1.会使用微小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 2.经历 "猜想 - 设计 - 验证" 的探究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解释生活现象(如潜水服、船闸) 2.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对固体压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熟练地解释固体压强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学习液体压强时,他们往往发现液体压强的流动性特点难以把握,这导致他们在理解液体压强时容易将深度与高度的概念混淆。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一认知障碍,通过实际的物理实验来直观展示液体压强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眼看到液体压强是如何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以及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的关系。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液体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 1.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的推导与应用 3. 连通器原理及应用 难点 1. 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2. 液体深度的理解与公式应用 3. 连通器原理的理论推导 材料准备 微小压强计、U 形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多媒体课件、帕斯卡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帕斯卡裂桶实验视频 2. 展示深海潜水服图片提问:为什么需要特制服装?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激发兴趣,引发认知冲突 讲授新课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 演示实验: - 展示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透明容器,缓慢注水,引导观察膜的形变程度 - 提问:为什么底部膜比侧壁膜凸出更明显? 2. 分组实验: - 提供微小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 引导学生完成三组探究: ① 同一深度不同方向(旋转探头) ② 同一液体不同深度(调整探头位置) ③ 同一深度不同液体(水与盐水对比) - 要求记录 U 形管液面高度差,绘制数据表格 3. 数据分析: -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数据,引导归纳结论: ①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 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③ 相同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公式推导 1. 模型建构: - 用动画展示 "理想液柱" 模型(底面积 S,深度 h) - 提问:液柱的体积、质量、重力如何计算? 2. 理论推导: - 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