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0703

活动设计 生命中的挫折事件——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高中生生命教育心理课

日期:2025-04-04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69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命,活动设计,中的,挫折,事件,表达性
  • cover
活动设计 | 生命中的挫折事件———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高中生生命教育心理课 活动理念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心理健康工作要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韧性。 心理学中的优势视角理论(也称 3I 理论)从三个角度帮助个体关注自身的内在力量和所拥有的资源,从积极的视角内观自我,从而增强内生力。具体来说,3I 指的是“我有”(I have),即外部支持因素;“我是”(I am),即内在优势因素;“我能”(I can),即效能因素。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指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意念,启发丰富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舒缓、化解情绪,发现自我,培养完善的人格。本节课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的绘画方式,并将其贯穿课堂始终。 学情分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 12~18 岁青年期个体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会带来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会感到困扰和混乱。高中生大多处于 16~18 岁,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自我意识、认知、人际、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此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怎样去适应这个社会”“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缺乏劳动及体育锻炼,意志力较为薄弱,当困难来临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辩证地看待挫折事件,认识不到挫折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尤其是高一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更容易给其带来挫败及不适感。因此,修正学生对挫折事件的认知,引导学生正视生命中的挫折事件,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过程十分必要。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开启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探索和挖掘挫折事件背后的意义。 2.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整合生命资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过程,运用 3I 理论应对挫折事件,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生命中的挑战,带着力量向未来出发。 活动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活动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绘画表达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暖身游戏指导语、画笔、A4 纸、绘本《变焦》。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过程 01 团体导入阶段: 抓“生命”游戏 (一)团体公约:教师向学生真挚地发出团体公约邀请:真诚分享、积极参与、尊重彼此、保护隐私。 (二)暖身游戏:所有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教师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进入抓“生命”的手指游戏。当学生听到“生命”二字时,左手逃脱,同时右手抓住旁边同学的手指。 游戏所用到的三段指导语如下: 1. 生命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赞歌,唱不尽那千变万化的歌词,赞不尽那变幻莫测的音调,写一首属于生命的歌谣,创造一种生命奇迹的颜色。唱出生命的精彩,才是生命中的强者。 2. 生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生命是一条妙趣横生的风景线,生命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让我们继续演奏另一首《命运交响曲》,让我们振奋精神,焕发青春活力,走好生命的每一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编织生命的摇篮。 3.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好的,是生命赐予我们活着的价值。俗话说得好:“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游戏结束,教师询问学生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师:同学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