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0880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4832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5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城市街头,穿梭于 古老街巷,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那些风格各异 的建筑所吸引。而在中国,建筑不仅仅是遮风 挡雨的栖身之所,更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一 首首凝固的诗篇。从宏伟庄严的宫殿,到错落 有致的民居;从飞檐斗拱的精巧设计,到榫卯 结构的神奇组合,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的 无穷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就让我们 一同开启这场中国建筑特征的探索之旅,去解 读这些砖石土木背后隐藏的独特密码,领略中 华建筑艺术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学习本文 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本文的说明脉络,列出文章提 纲。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说明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爱国心与民族 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建筑的感情,培养学生 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岳阳楼(湖南岳阳) 布达拉宫 天坛 牌坊 紫禁城 行 福建土楼 傣族竹楼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 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 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 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 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 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 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 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 了解作者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教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 研究和保护,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工 作。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 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 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 份宝贵遗产。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并 领导和参与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 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 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 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科普说明文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 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 文体知识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 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 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 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 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 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 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 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 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 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 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 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